在衛生間淋浴時,水花經常濺到鄰近的墻面上,久而久之墻壁上的瓷磚也變得深一塊、淺一塊,看起來十分難看。這種現象的發生與衛生間墻面防水層不到位有關。
新蓋好的樓房,衛生間墻壁大都帶有防水層,一般不會發生滲漏。但是在裝修過程中如果對原有結構做出較大改動,如打掉原有的墻體重新走冷熱水管,就會對原有防水層造成嚴重破壞,讓你的衛生間變成“水簾洞”。水氣沿著潮濕的墻面滲透到墻體內部,會逐漸引起瓷磚變色、松動,甚至出現霉斑。
防水處理
還有一個常見原因,就是在包衛生間立管時使用輕鋼龍骨作骨架,用于固定輕鋼龍骨的脹塞破壞了墻壁防水層,沒有引起注意,也會引起滲水。所以在衛生間做水電改造時,如果破壞了原有墻體,一定要重新做防水。一般墻面的防水處理需達到0.9米高,隔壁內墻有柜體等木器家具時要做到l.2米高。非承重墻墻面需整墻做防水,并且墻面防水厚度不得少于1.5毫米。淋浴區周圍墻面的防水高度應做到2米,浴缸周圍的墻面防水層應高于浴缸上沿。
消費者在輕質墻體做完防水后應做淋水實驗,用水管向墻面連續噴淋3分鐘,4個小時后觀察墻壁另一側如無滲漏,即為合格。